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食品、饮料 酒类
行业新闻

再兴青红文化闽侯酒厂与千年侯官的“不解之缘”

更新时间: 2024-02-08 来源:行业新闻

  苏东坡的这首七律中提到的闽酒,指的就是产自福建的红粬黄酒,因其色泽青红,口味绵长甘醇,也被叫做青红酒。

  青红酒之于福州人,它既是福州人钟爱的好酒,更蕴含着一种浸透到骨髓里的亲切。那么,提起青红酒,就不得不提到闽侯有名的青红酒品牌——闽江和青红。他们的发展和诞生,都与曾位于上街镇侯官村的一座酒厂息息相关。

  据说在清代,闽侯的酿酒业就很发达,家家户户都喜欢自酿青红酒,年久月深,青红酒便成了居家必备的佳品。

  到了民国时期,闽侯县的酿酒业已初具规模,出现了如尚干镇陶春酒库这样,厂房占地面积达250平方米的酒厂。至1953年,闽侯县内个体酒业相继成立联营形式的酒协、酒联、酒库等三十四家,从业人员超过了80人。1955年,在闽侯县创办了第一家全民性质的酒厂——地方国营闽侯柑桔酒加工厂,厂址在今城门螺洲的杜园村,年产值近10万元,从业人员25人。

  20世纪50年代末,柑桔酒加工厂同闽侯第二酒厂、闽侯金山酒厂合并为地方国营闽侯酒厂,合并后拥有职工211人,主要产品有黄酒(青红、土黄)、米烧酒、地瓜烧、果酒、桔饼等。1960年,由于当时全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闽侯酒厂遂采用粮食代用品酿制米糠酒、金刚刺酒,并利用糯米酿出上等调味酒“闽江老酒”。该酒一经推出,就一炮打响,以独特的风味誉满福州。

  “那时候,闽江老酒和福建老酒分庭抗礼,占据了福州地区料酒销售的‘半壁江山’。时至今日,依旧是福州人料酒的首选。”一位酒厂的老员工回忆道。

  1970年,闽侯县酒厂迁至上街镇侯官村,从此开始了和这座千年古村近40年的“不解之缘”。

  闽侯县酒厂搬迁至侯官之后,除了传统的黄酒、地瓜烧等产品外,也积极开拓新产品。陆续新建了白酒、锅炉、制粬等3个车间,推出了4个瓶装的白酒品种。1989年起,又先后投资100万元进行技改,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力,同时不断更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资料图片:1987年,闽江老酒获首届中国黄酒节二等奖的奖状•宏盛酒业供图)

  1991年,根据市场需求,闽侯酒厂在省内率先推出饮用型瓶装“青红酒”,改变了原来卖坛装青红、土黄的局面,投放市场后备受消费者欢迎,到1995年,酒厂的黄酒产量为1500吨,产值超过500万元,利税首次达到了百万元,成为闽侯县纳税大户。

  1998年,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闽侯酒厂改制为福建省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依旧在侯官村。改制后,企业注重营销和品牌建设,经过10年的努力,宏盛酒业发展成为年产各种黄酒7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的全省第一大黄酒生产企业。

  在发展过程中,宏盛酒业十分注重保护青红、闽江的品牌文化打造,闽江、青红不断发展光大。

  “2003年,我到福州上大学,就听过宏盛的历史和大名,2005年到宏盛酒业实习,2007年正式入职成为一名‘宏盛人’,从技术员开始一直到成为总工程师,我见证了宏盛酒业在侯官村的巅峰时期。”福建宏盛酒业厂长、总工程师瞿晋松说。他告诉记者,巅峰时候,侯官码头遍布前来运货的货船,单是青红酒年销量就超过了60万箱,闽江老酒销量也达到了20万箱。

  ▲(资料图片:1998年,闽侯酒厂改制为福建省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交接仪式•宏盛酒业供图)

  2007年,为支持福州大学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宏盛酒业将位于侯官的旧厂房拆除,搬迁至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去了侯官优越的区位优势,酒厂的产量和销售一度遇冷。

  为此,宏盛酒业在注重生产的同时,开始尝试把工业生产与经开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谋划打造“观昙石山文化遗址、游三叠井森林公园、看福建红粬黄酒博物馆、品青红佳酿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旨在提高青红酒的传统地域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青红产业。

  近年来,随着侯官乡村振兴步伐的不断推进,宏盛酒业也积极同侯官村两委合作,开发当地的青红酒文化。

  来到侯官古街入口处,一眼就能望见一座中式建筑,建筑青砖黛瓦红灯笼,古色古香的招牌上书写着“青红”两个大字。这里正是宏盛酒业在侯官设立的青红酒专营店,主要经营其生产的各种精包装的青红酒及闽江老酒。

  “这家专营店是宏盛回归侯官的第一步,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在大学城和福州市区开设多家店铺,让更多的群众可以近距离体验青红酒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更好打开销路奠定基础,制造市场效应。”侯官青红酒专营店负责人王国顺说,如今侯官村也正在建设青红酒博物馆,未来游客们将可以借由参观博物馆,来了解闽侯青红酒发展的“前世今生”,还能在其中开展青红酒制作体验等活动,品味闽侯青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