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畔,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源塘村养蜂人王孟东所在的蜂场不走寻常路,正结合蜂蜜和水果打造特色产品——蜂蜜果酒。周围十多个村都建起数字蜂场,开启了大下姜区域的“甜蜜共富”计划。
距离枫树岭镇五十多公里外的石林镇,左建平返乡创业,做起了特色农产品日晒面。“做强一根日晒面,激活一条共富路”,成为大下姜区域的又一大农产品品牌。
相距几十、上百公里,不同村庄产品各异,却被打上了共同的标签——大下姜。这一个名字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
杨红马,是枫树岭镇下姜村原党总支书记、乡村振兴展示馆义务讲解员。大下姜的名字就来源于下姜村携手邻村迈向共同富裕。这里过去是“有女不嫁下姜郎”,如今则是“游人如织来下姜”。
杨红马向记者介绍:“这个沙盘模型反映下姜村通过美丽乡村基本建设之后的整个面貌变化。很有意思的是,整个老村前面的河道上三座桥,见证着下姜村的发展历史。我们以前叫因水而穷,现在叫因水而富。我们自我感觉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富民桥、凤栖桥、连心桥,村里的三座桥先后建成,有力见证了下姜村的“蜕变”。在杨红马眼中,七任省委书记把这里作为基层联系点是关键。在党和政府的帮扶支持下,下姜村来了科技特派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过去,村民靠山吃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现在,靠山吃山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杨红马:像茶叶、中药材、四季水果的采摘,包括雷笋基地,我们通过产业调整,实现经济的增收、生活的富裕。
杨红马:2014年,我们发展了新兴起的产业——乡村旅游业,一下子服务业收入提高了很多。在下姜村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的也是乡村旅游业,它成了我们经济发展主要的“助推器”。
2022年,下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1年增长20多倍。下姜村成了浙江的明星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
2023年9月,下姜村边的展示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接待了来自浙江省内外35批次的参访团队。许多人注意到,大厅门口一个巨型“一滴水”艺术装置格外显眼,它寓意着“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浙江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下姜村成为“一村富带动一域富”的样本,大下姜的名字应运而生。2019年6月,千岛湖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正式成立,下姜村逐步和周边62个村、1个社区抱团发展。
大下姜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宏斌介绍:“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是一个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实现‘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变革型组织体系。”
2020年10月,杨红马的儿子杨璐珽辞去了在杭州的工作,回到下姜村。杨红马一家成为大下姜抱团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我们下姜村本身的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但是村子太小了,一个大型旅游团过来,我们可能顶多接待一天一夜的行程。大下姜成立之后,我们大家可以利用周边所有的优势资源。下姜是一个游玩点,白马红色基地也是个游玩点,夏峰的葛根产业,抹茶庄园产业等,它们能串成一条线。我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大团体。”杨璐珽说。
杨璐珽的媳妇余月仙也与大下姜密不可分。她从杭州回到家乡发展,成为下姜村农品展示馆的一名员工。余月仙说:“这里算是一个农产品的小型超市。我们把周边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做包装,打上下姜村的标识,帮他们售卖。”
这里展销着很多农产品,有地瓜干、红高粱酒、日晒面,其中不少都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大下姜。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专门成立振兴公司,统一推广这一些品牌,让它们有了统一标识和品质衡量准则,涨了身价。
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仙英说:“这个地瓜干,以前散卖的时候不是很有名,每斤在市场上只有5元、6元、7元。通过打上大下姜品牌,推广出去,农民自己卖,每斤都有十二三元,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就鼓起来了。”
大下姜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成为浙江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张名片。像杨红马一家这样的许多家庭,年轻人回来了,日子更好了!截至去年,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区域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五年前多出近一倍。
淳安县枫树岭镇党委书记余慧梅说:“有时候跟村里老百姓交流,我就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自信的力量。这也会感染到周边的村。从下姜村到大下姜,就是这一股力量的传承。”
总台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专题片正在持续更新,欢迎扫描下方央视财经客户端、央广网、云听二维码,收听收看更多音频视频报道。
千岛湖畔,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源塘村养蜂人王孟东所在的蜂场不走寻常路,正结合蜂蜜和水果打造特色产品——蜂蜜果酒。周围十多个村都建起数字蜂场,开启了大下姜区域的“甜蜜共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