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生如酒”,有了年月的沉积,人生才愈加扎实,美酒也会愈加醇香,坊子白酒就像阅历沧桑的老朋友,凝集了年月的清香,让人耐人寻味。坊子白酒不与民争粮食,以廉价红薯干为质料,经波态发酵制成。其酒度为62度,无色通明,有纯粹白酒的醇香,进口醇和味正,是我国罕见的不以粮食为质料酿制的白酒。坊子酒厂1948年建厂,原名大华酒厂,1953年改名山东坊子酒厂,坊子白酒自60年代起就热销齐鲁,是老百姓一口一口喝出来的好酒,在全国第三、四、五界评酒会上,成为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仅有的银牌得主。
坊子白酒前史悠远持久,源源不绝,最早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该项目地点区域是黄河下流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地之一。1957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此发掘出大批宝贵的龙山文化文物,其间就有大批的黑陶酒器。
几千年的传承,凝集了多少代人的勤劳才智,至清朝坊子串香白酒工艺根本开展老练,在乾隆年间潍县县令郑板桥的诗文中就有记叙。如郑板桥在其《自遣》诗中写道“看月不防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书求辈,又要先生大醉时”。在郑板桥的一幅竹画中,题词云“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典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于酒家翁”。
到清末民国初期,坊子镇有许多私家开办的烧酒作坊,俗称“烧锅场子”,使用坊子串香白酒工艺烧制白酒,满意社会上对喝酒的需求,“烧锅场子”的主人一般都雇有一个有烧制白酒技能的人来详细组织生产,俗称此人为“酒把头”,招聘十几个工人,悉数依托粗笨的体力劳动来操作,这些人俗称“烧包子”。
前史上最长的一家“烧锅场子”是后张路院村人李玉培所开,在本村中街东首,无字号,邻近都称“李玉培烧锅场子”,从清末一向运营到解放,历时约五十余年。1948年,我党华东局组建了大华酒厂,原大华酒厂负责人刘明爽对坊子串香白酒工艺进行了体系的收拾。
坊子区坊城大街的刘先生,本年46岁,运营着一家通讯公司,他从记事起,祖辈们就在坊子酒厂上班,家也间隔酒厂不远,每逢酒糟出锅,方圆几里都能闻着浓郁的酒香,父亲是酿酒工,每次回家身上的汗里都布满着浓浓的酒味,用他的话讲,他从小便是闻着酒香长大的。
多少年过去了,他虽没子承父业,但养成了藏酒的习气,到现在不管品味哪种藏酒,感觉都没有坊子白酒那种清香的老滋味,用刘先生的话来说,坊子白酒的滋味是一种凝集了年月的清香,漫长而耐人寻味。
现在坊子酒厂现已再次改制更名,新一代的酿酒人也正在尽力立异开展,让这种凝集年月的清香在传承中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