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夫研究员不仅曾在政府部门、相关协会和研究机构做过负责人,还曾作为学者出版8本专著,获得不少科技奖项,目前担任湖南天盛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和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会长,一直以来在葛根领域成就突出。他从曾任职的不同社会角色出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类不同主体工作时怎样发挥其作用,促进葛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熊力夫研究员的工作经历,说起来有点复杂,曾有过多次角色转换。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是几十年前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他当过桃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县人民政府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作为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从1996年开始受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组建的高效农业研究所,担任所长、研究员,较长时间从事技术探讨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为了科技成果转化,2007年成立了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又做起了企业负责人;三年前,省委省政府几位老领导提议,并由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发起,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由他担任会长。后来又相继组建了长沙市葛根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他任理事长。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了省老科协葛根产业分会,也要他出任会长。自此,又一门心思干着社会组织工作。
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四个角色。其实很简单,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服务工作。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是正确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和农民做好服务;站在科研的角度是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好研发,为企业和市场做好服务;站在社团的角度是架起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为社会和企业做好服务;站在企业的角度是实现成果转化与利益最大化,为社会、农民和消费的人做好服务。所以,几十年来,他就是在做一件事——服务。
熊力夫研究员主持研发了葛根酒、葛根功能食品、葛根素化妆品等60多种葛根系列新产品,并起草了60多项葛根团体标准,他认为,葛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有来自于哪里呢?他是这样认识和实践的。
葛根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也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药食同源植物,素有“南葛北参”之美誉。葛根被人类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时下人们对葛根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外,发现了慢慢的变多可开发利用的新价值,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化前景广阔。湖南是我国葛根种质资源最丰富和葛根科研成果最丰硕的省份之一,但葛根产业的发展一直不愠不火,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葛根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如大部分企业从干葛根中提取异黄酮类物质时放弃了淀粉的提取;而从鲜葛根中提取淀粉时未考虑清液中的异黄酮类物质及过滤出来的葛纤维的利用;地上部分的葛藤等副产物完全废弃未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葛根产品的开发仍处于低端水平,生产的主要是葛根初级加工品,且各企业开发的产品大同小异,且都集中于从葛根中提取葛根淀粉。开发葛根系列食品,精深加工的保健品、药品、化妆品领域却鲜有企业涉足。葛根的饲用价值、生态价值、能源价值和综合开发利用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葛根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他认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巨大的葛根产业,而要做成巨大的葛根产业,就必须先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实现产业标准化。产业的标准化,在原材料供应上单靠上山挖野葛根是没办法实现的。首要实现良种化,选育葛根优良品种。所以,他和他的团队花了近40年时间,根据育种目标,选育了湘葛一号到五号等几个品种。其中世界首个葛根品种“湘葛一号”通过政府部门审定登记,并由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物质工程重大专项”。“湘葛二号”也获得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创新基金。这样一来,不仅湖南相继选育出多个葛根新品种,并由此带动了江西、重庆、浙江等全国性葛根良种选育的热潮。有了品种就有了产品标准化的基础。
但是,任何技术领先的核心是标准化技术领先。要真正的完成标准化,还要建立标准化体系,制定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于是,他受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中心委托,主笔起草包括葛根良种选育、葛根栽培、葛功能食品、葛保健品、葛根酒、葛化妆品、葛纤维、葛饲料、葛根机械、葛淀粉涂料等11个大类63项“中国一乡一品行业《葛产业标准》和《湖南省葛产业团体标准》”,该项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二是要实现综合利用,开发高的附加价值的葛根产品。比如除了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饼等普通生活品外,还要研发出葛根酒、葛根护肤品、葛根保健品、葛根药品、葛藤替抗生素饲料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在提升葛产品附加值方面,研究成果表明,综合利用是价值提升的唯一途径。如种1亩葛根,平均亩产鲜葛3000斤,以收购价2元1斤计算,农户收入6000元。如果将3000斤鲜葛根加工成葛根粉,可得葛根淀粉600斤,收购价20元1斤,单项收入12000元;加工葛粉的清液制成葛饮料,增值10000元;副产物葛根纤维制成膳食纤维食品,增值10000元;葛的根颈部及副产物提取葛根异黄酮等功能成分(以提取葛根素5公斤计算),增值10000元;地上部分葛藤做成替抗生素饲料,再增值20000元。深加工后,每亩收入为62000元。从卖原料6000元,到加工增值达62000元,附价值提高了10.3倍。
关于今后葛根产业将形成什么样的布局。葛根产业协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思考:计划首先启动12个项目。其中有:(1)葛根良种繁育基地项目;(2)葛根制品精加工产业园项目;(3)化妆品护肤产品项目;(4)葛根饲料及葛纤维项目;(5)葛根庄园既休闲农业项目;(6)新零售和区域链发展项目;(7)国际化学术发展项目;(8)葛根用于环境修复项目;(9)葛根工业化应用项目;(10)葛根研究院项目;(11)文创产品既旅游产品项目;(12)速食特色产品项目。 当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在全国结合各地特点实施相应的项目,最终将形成1000亿级产业。
从产品来看,葛根系列新产品品类丰富,但相应的市场运作难度必然加大。在如何有效拓展多品类葛根系列新产品的市场?如何做强做大品牌?又怎么样才能做好规划?熊力夫研究员体会深刻。
在我国民间,鲜葛常作主食或菜肴食用,如葛根粉、炒葛片、葛根粥等。因葛根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透明度高、粘度稳定性强等特点,葛根作为原料被加工成系列保健食品,如葛根淀粉、葛面条、葛面包、葛粉丝、葛根酒、葛饮料以及葛口香糖、保健茶等,品类多达上百种。这种品类多,产业链长的做法就给市场运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目前,我国没有一家葛根企业具备运作全产业链的市场能力,大部分企业都是集中全部资源在一个产品领域进行研发、生产或销售,通过专业化经营来提升竞争力。为避免专业化经营带来的资源浪费,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让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在某个特定区域聚合,以便物尽其用。葛根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格外的注意两点,一是产业集群的推动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根据当地优势、地域特点和经济特色,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业界精英的意见和建议,对葛根产业集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大量的资金和相关企业在该区域聚集,带领企业朝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二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以协会为依托。社会组织要在政府监督指导下,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不仅要为会员公司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法律、融资方面的服务,协调区域内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还要从集群健康发展的角度确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引导技术创新和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更要整合集群内外分散着的大量资源,实现资本的扩大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齐心协力把葛根产业做大做强。
产品是企业盈利的载体,开发出的葛根系列新产品需要好的营业销售平台。首先,葛根生产企业要从“葛根产品是土特产”的误区中走出来,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人们一致认为“葛根产品是低端产品”的现状,深挖市场潜力;其次,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对合乎行业标准的产品实施许可使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第三,要鼓励葛根企业创立品牌,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活动,驰而不息地进行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本土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第四,打造营销铁军,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营销体系,铺设差异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实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的精准经营销售的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稳抓营销主动权、占领营销制高点。
根据熊力夫研究员对葛根领域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和观察,对我国葛根领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相关方面该怎么样强链补链延链?有他独到的认知。
首先,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潜力巨大。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尽管2018年较2017年的粮食进口减少1264万吨,但进口量仍在1亿吨以上,为1.08亿吨。除了口粮,还有饲料、酿酒等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为此,我省育种家研究出了适合做主食的葛根新品种和配套的新技术。研究表明,葛根所含淀粉、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高于大米和红薯,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如发展旱地种葛500万亩,相当于每年增产粮食500万吨。按人均消耗粮食200kg/年计算,可供2500万人吃一年。藏粮于国,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野的战略将得以实现。
其次,在食物营养和医药保健领域开发潜力巨大。以葛为药,历史悠远长久,葛的根、藤、叶、花、种子均可入药。葛根素对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抗氧化,抗心绞痛,抗心率失常,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解毒等均有较好疗效。印遇龙院士认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对葛的深入研究,葛的药用价值远不止这些,开发潜力巨大。现已开发出葛根粉、葛根米等几十种功能食品和葛根素针剂等药品,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场潜力无限。
第三,在无抗饲料开发促进养殖业发展方面潜力巨大。葛全身都是宝,葛的地上部分藤、叶富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粗纤维和微量元素,解毒、消炎、增强免疫力等效果非常明显,每亩4000公斤左右的葛藤葛叶是一种优质饲料。研究表明,葛能代替抗生素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用葛饲料喂养的牛、羊、猪、兔、鸡、鸭等能提高其抗瘟病的免疫力,生产出无抗动物肉食品。
第四,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能源开发方面潜力巨大。葛是多年生藤蔓绿色植物,根系发达,可在山地荒洲生长,防止土壤冲刷、崩塌,治理土地石漠化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如果利用葛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利用湖南现有的400多万亩重金属超标耕地种植葛根,不仅重金属土壤能逐步修复,且搁置多年的60万吨生物能源建设工程就可逐步实施。可有效解决玉米、甘蔗、大豆、菜籽油等作为生物能源原料与粮争地、与人争粮的难题。
一是优越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葛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我国的黄河以南地区,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河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大多为红黄壤,质地肥沃,极其适合葛根生长。初步调查表明,仅湖南一个省就有葛种类8个,种群13个,野生资源分布面积达300万亩以上,适宜葛根种植土地在1000万亩以上。全国的优势可想而知。
二是良种优势有利于我国葛产业高质量发展。2004年,熊力夫主持选育出的葛根新品种“湘葛一号”,被列入国家生物质工程重大专项。2012年又培育出粮食型葛品种“湘葛二号”,获得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创新基金。后又根据药用型、饲用型、蔬菜型不同功能目标选育出湘葛三号、四号、五号以及中葛1号、中葛2号等新品种。尤其是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几年着手基因库为核心的葛优异基因挖掘,储备特异种质资源等葛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将为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品种和优质种苗保证。
三是成熟的研发交流平台有利于我国葛产业高质量发展。1996年由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发起,成立了湖南省兴湘高效农业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葛研究平台。2010年,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组建了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中心总部迁址长沙后,将葛根产业列入重点产业计划。2019年,天盛生物、湖南农大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葛根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湖南省葛产业协会。2020年,省老科协成立了葛根产业分会。多年来,通过平台多次举办国际葛根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对我国葛产业研究开发产生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方各省相继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为我国葛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是坚实的人才技术基础有利于我国葛产业高质量发展。仅湖南一个省目前就有从事葛研发的包括美、韩等外籍专家在内的国内外教授级专家40多名,助理农艺师以上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近2000人。葛科技工作人员经过30多年的研究,将野生植物葛转化成为优势农作物。
五是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民种葛的积极性。2012年,湖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湘葛2号”产量现场测定,平均亩产2693公斤。按每公斤鲜葛4元计算,亩平收入1万多元。加工成葛功能食品后,亩平收入可达2万多元。全省现有人工种植葛根20万亩,发展到82个乡镇、4.8万农户,年产葛产品10万吨以上。近年来,农民种葛的积极性慢慢地提高。汝城县南洞村村医2017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带动全村450多个农户发展葛产业,当年实现收入1280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带动4个村种葛,成功脱贫。
1、发展速度缓慢。我国葛产业年产值不到100亿元,规模种植不到50万亩。葛的种植仍以分散种植为主,规模种植基地不多;葛产品加工仍有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领军企业不多;市场上葛产品仍以鲜葛、葛粉、葛片等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不多。
2、市场培育开拓不力。由于受到产业规模和生产方式的局限,在葛业科普宣传、市场培育、营销创新等方面缺乏主力企业,缺少资源整合,缺失竞争活力,未能形成开拓市场的强大动力。市场开发才刚刚起步。
3、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虽然依托各省科研院所对葛基础研究、种质资源、良种选育和功能成分提取及产业化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发团队力量不足,科技平台条件较差,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的实验室和科研条件。也没有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局限,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驱动和引领全省葛产业的快速发展。
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未能把葛产业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缺乏项目支持、经费扶持和行业指导。葛根种植大户、合作社和企业难以得到技术指导和支持帮扶,单靠专家、学者来推动全省葛产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
熊力夫研究员就湖南乃至全国葛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所面临的挑战,行业协会如何推进葛根产业发展提出了几项建议。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突飞猛进,葛根产业发展主要应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融入大健康产业。
关于采取哪些举措,湖南省老科协和省葛根产业协会已经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达成共识: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请省委省政府分管农业农村的领导挂帅,省农业农村厅统筹,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林业局、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葛根产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参与组成省葛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形成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领导统筹协调全省葛产业发展,及时解决有关重要问题。
2、编制规划,常抓不懈。从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战略高度,把发展葛产业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应纳入部门规划或行业规划,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制定具体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成为龙头领军企业,选准市场对路的主打产品,打造“湘葛”品牌,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建设战略,推动湘葛品牌走向世界。
4、建立省葛根工程研究中心和葛研究重点实验室,加大科研和培训力度。由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工信厅等厅委重点支持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建成省葛根工程研究中心和省葛研究重点实验室,配套建设葛产业科技园及葛种质资源基因库。然后申报中科院和湖南省政府共建共享的葛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所印遇龙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由省农业农村厅将葛业纳入技术培训计划,今明两年内分期分批培训葛产业技术人员1500名左右,确保每个县市有10名以上葛产业技术人员。为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人才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我省葛产业的高速发展。
熊力夫研究员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葛根育种栽培及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至今已有近40个年头。有不少人问他,为何省得辞去公务员职务专做葛根系统研究,如此痴迷葛根?他说,只是凭借他在六十年代初过苦日子,葛根充饥的经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刻的自他认知。葛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他很愿意也应该为之奋斗一生,实现人生的“葛根梦”。
有不少人说他是“世界葛根之父”。他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他说他只是个普通人,只是在葛根产业领域做了些基础工作而已。也有人说他是“世界葛根系统研究第一人”。这个提法应该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不论别人把他说成什么样的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葛根梦”而活着的人。当他的“葛根梦”实现的那一天,葛根成为了人类第六大粮食,葛根也成为了人类大健康产业之首。
一、个人简介:熊力夫,男,汉族,益阳桃江人,1956年生,党员,研究员。原桃江县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县人民政府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农技推广研究员,湖南省兴湘高效农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长沙市葛根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葛业分会会长,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长沙市和湖南省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农业部、中国移动农信通核心专家,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葛根等植物育种栽培及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40年。曾获得各项科技成果奖26项;主持选育并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作物新品种6个;编辑农业培训教材6套;公开出版专著8部,其中《野葛研究与栽培利用》一书填补了国内外葛根研究专著的空白;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起草葛根等产品标准63个。12次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受到地市级政府和省级部门嘉奖。
二、工作简历:1981年8月-82年3月任桃江县修山区农技站技术员;1982年4月-83年10月任桃江县农业局经作站 副站长、助理农艺师;1983年10月-84年9月任桃江县农业局经作站 站长;1984年10月-91年12月任桃江县农业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农艺师;1991年12月-95年12月任桃江县人民政府多种经营办公室 主任、农艺师;1996年1月起任桃江县农业局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技推广研究员,湖南省兴湘高效农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会长。
三、部分成果:主持少核香柚品种选育与推广获益阳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益阳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野葛综合利用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获益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茶红锈藻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茶园免耕杂草防除及利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野生葛资源综合利用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湘葛一号选育及深加工技术推广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选育的“湘葛一号”获得国家生物质工程重大专项;主持选育的“湘葛二号”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
四、主要专著:《水果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种桔一百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庭院果树栽培与贮藏加工实用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果树栽培技术月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庭院果树无公害栽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野葛研究与栽培利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即将出版的有《葛根研究与应用》《葛根种质资源》《葛根繁育技术》《葛根栽培技术》《葛根保鲜与加工》《葛根菜肴与方剂》等。
五、选刊论文:茶红锈藻病发生规律研究《植物病理学报》;茶红黄萎病发生规律研究《茶叶通讯》;葛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作物研究》;坡地茶园免耕对水土保持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茶叶通讯》;野葛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观察《湖南农业科学》;湘葛一号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葛拟锈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湖南农业科学》;葛园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湖南农业科学》;葛根新品种湘葛一号的选育研究《国际野葛研究论文选集》;庭院果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设想《湖南农业科学》;葛根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食物安全《湖南林业科技》;葛茎叶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研究《湖南林业科技》;不同葛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藤蔓产量和营养品质分析《湖南林业科技》;坡地种葛控制土壤水土流失研究《湖南林业科技》;湘葛一号葛根活性物质提取制备葛根功能饮品研究《湖南林业科技》;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湘葛一号的砷、汞、铅《食品科学》
六、主要成绩:1981~1982年,在桃江县农业局经作股主持完成了全县农业区划经济作物(含葛根)普查,参与指导了全县苎麻、果树等经济作物产业的有序发展。
1984~1985年,在桃江县农业局副局长任上组织了全县葛根资源普查,起草了全县葛根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之后形成了1989年的“开发葛根系列食品报告”获得了“此事是好事”的批示。
1996年开始筹备,1998年协助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创办湖南省兴湘高效农业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建所以来承担了多项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成果。
2005年,在历经20年的葛根系统研究后,将野生植物葛根转化为优势农作物,利用野生葛种质资源成功选育出优良葛品种“湘葛一号”,2006年该品种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物质工程重大专项。
2007年起, 担任国家农业部、中国移动农信通核心专家,编辑短信18万字,发布1528条,答疑944次,现场指导3700人次,编写《熊力夫科技短信专集》发布32万户使用,应用作物面积50多万公顷。
2008~2018年,主持研发出葛根酒等60多种葛系列产品,起草13类63项葛产品标准。
2011年与湖南农大共同发起组建了长沙市葛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发起并与美国、韩国、荷兰等国代表一道成立了国际葛产业联盟和国际葛根研究会,作为依托单位法人代表并代表中国在成立大会上签字。
2012年,主持选育“湘葛二号”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并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记。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2012年,组织并成功承办了2012年的“首届国际(中国)葛根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14年,创建湖南省“湘葛良种繁育基地”,获得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部专项支持;与湖南农大、长沙市天心经济开发区共同组织并成功承办了2014中国国际葛根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2015年,与湖南农大共同组织了葛根代谢调控及高效利用国际学术交流会;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谢德玉博士、湖南农大教授揭雨成博士共同研究高葛根素葛根品种湘葛三号,已收获预期成果。
2016年,与湖南农大共同主持“葛根功能成分提质增效中美合作论坛”;同年发起筹建“国际葛根种质基因库(资源圃)”。
2018年,牵头申报“湘葛地理标志”国家认证;同年起发起组建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2019年3月30日,湖南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葛根社会团体----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并出任首届会长。
2019年9月,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组建长沙市葛根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0年4月经长沙市科技局、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出任首届理事长。
2020年10月,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葛根产业分会成立,出任首届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