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供应
产品供应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食品、饮料 酒类

国台潜心酿酒25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更新时间: 2024-09-15 来源:产品供应
产品详情

  自1994年创立,天士力已走过了30个年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其旗下的国台酒业,也跨过了1/4个世纪。

  从1999年踏进赤水河,25年的坚定前行,国台酒业作为政府授牌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品牌价值不断攀升,超过2000亿元。回望发展历史,国台经历了行业周期的起落震荡,也见证了酱酒产业的风云变幻。

  20世纪90年代,省外资本开始步入贵州布局酒业。20余年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高歌猛进,有人折戟沉沙……总的来看,真正成势者却寥寥无几。

  国台既是最早一批的黔酒“拓荒者”,也是投资时间最长、投资力度最大、成就最显著的企业之一。超长线布局,使国台成为业外资本布局酱酒领域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样本。

  今天,酱酒又进入了新一轮调整,而当我们回顾国台走过的1/4个世纪,或许能获得更多启示和思考。

  前一年,品质信任危机席卷行业;前两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白酒行业滑入低谷,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即便是名酒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经营艰难,前路迷茫,白酒产量也从最高峰的801万千升锐减到380万千升。

  当时,贵州酒业慢慢的出现改制、兼并、重组及业外资本涉入,不少企业先后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例如茅成了股份制改革,习酒、董酒、青酒、鸭溪窖等贵州名酒被产业资本或业外资本并购。

  在如此氛围下,鲜有人注意到这样一条信息:1999年,天津天士力集团,派调研团队走进了贵州茅台镇,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收购一家老字号酒厂,来投资事宜。2001年,国台酒业前身——贵州仁怀茅台镇金士力酒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启动新厂区扩建。

  1999年,全国白酒生产总量为502.26万吨,传统产酒大省川、鲁、豫、皖稳居全国酒类省份前四位,四省白酒总产量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44.06%,且发展势头强劲。

  而贵州白酒除了茅台之外,整体存在感较弱。而对于酱酒来说,第一轮风口还没有丝毫迹象。

  面对如此环境,天士力集团依然选择躬身入局。原因既有“西部大开发”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招商引资的大背景,也有其对酱酒发展看好的市场眼光。

  “天士力投资酒业的时候,着眼于白酒的道地性、历史性和人文性,从全国各地的白酒产地和白酒香型中,最后选择酱香型白酒,落地到茅台镇。”天士力创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终身荣誉主席、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曾如此解释投资初衷。

  事实证明,这一眼光堪称远见。仅从此后不断有“外来户”闻香入驻茅台镇的现象,便可见一斑。

  曾几何时,“外来户”中的大部分目的都比较单一——赚快钱。但是,国台似乎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1999年至2007年八年时间里,国台酒业一直潜心学习茅台,“专注酿酒、存酒,但不卖酒”。即使是在2003—2005年,白酒行业新“黄金十年”开启,国台酒业依旧不疾不徐,专注品质积累。

  前八年,国台始终恪守酱酒的发展规律,以长期主义和极大的定力,寻源立本,夯实基础。在云酒头条看来,国台极尽克制之能事,旨在锻造更强的产品力,和苹果公司一样,他们期待的是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产品,而不是第一个推出新产品。

  国台这种不取巧,不走捷径的“拙劲”,也为其后来品牌和销售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2003至2012年,堪称白酒的“黄金十年”,涌现出多家百亿规模的白酒企业,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汾酒等。

  新的经济趋势,也昭示着酒业的暗流涌动。2005年,茅台净利润反超五粮液,三年后,茅台营收首次反超五粮液,属于茅台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随着茅台的崛起,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海航、娃哈哈以及部分省级城司掀起第二轮酱酒资本布局。

  2009年,国台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在其后四年的时间里,国台确立了“贵州国台酒·酱香新领秀”的品牌定位,销售、品牌开始爆发式增长,2011年利税3个亿,2012年利税6个亿——初步奠定产区、品类、行业地位及高端消费者认知,“国台现象”引发行业关注,不少人有恍然大若之感。

  2010年,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产能20万千升。次年,国台积极做出响应贵州省号召,率先入驻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国台酒庄,推进智能酿造创新实践。

  2011年,不仅是国台的智能化元年,也是国台文化体系构建的关键之年。是年,闫希军创造性提出国台酒的“通文化”,至此,国台逐渐构建以“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成“四好一通”的国台酒文化论。

  2013年至2015年,行业进入又一轮调整期。有熟悉当地酒产业的人士坦白说:“当时建好的酒厂还未投入生产就倒闭了,大面积的酒厂也处在停工状态,最低谷的时候只有几家的厂房在冒烟。”

  在艰难时期,国台做出了庄严承诺:“一斤粮不减、一分钱不降、一个人不裁。”保证品质,保护经销商利益,保障员工权益,富有温度的发展策略,锻造了国台品牌的初始魅力。

  与此同时,国台酒业以二次创业的精神,持续建设国台酒庄,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研究,并着手系统性构建营销体系,并于2013上线国台酒防伪追溯系统。

  2016年,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热开始发酵、升温,成为席卷行业的超级风口,更多资本涌入茅台镇。

  经过前16年的积蓄,国台迎来了蓬勃发展期。2016年起,国台乘势而上,提质量、扩产能、拓市场、细网络、强品牌、夯基础……多措并举,全面布局。

  2017年,国台大单品“国台国标酒”上市。经过八年成长,如今国台国标已是品牌价值超千亿元的明星大单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国台国标酒再次取得新突破,销售量同比增长54%,动销增长49%。

  2019年,怀酒二次易主,被国台收购。截至目前,国台已拥有国台酒业、国台酒庄、国台怀酒、国台茅源四个生产基地,规划年产正宗大曲酱香型白酒5.6万吨。

  2021年,酱酒投资进入白热化,在公开宣布布局茅台镇的企业已不下十家,跨界资本来自房地产、区块链、金针菇、烟草、家电等行业。

  这一年,国台发展正如日中天,实现含税销售额过百亿的成绩,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位列贵州白酒第三名、中国白酒第十名,成功跻身一线白酒企业和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

  近三年,站在百亿酒企阵营的新起点上,国台开启了“打造中国新名酒”新征程,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国台计划未来30年采用“两步走”战略:先用10年时间建立国台中国新名酒的内涵体系,打造成中国新名酒;再经过20年的接续奋斗,到国台50年时,跻身中国名酒之林,成为中国名酒。

  2023年重阳节期间,国台酒业发布《国台智能酿造标准体系》。年底,国台酒业入选国家级“2023年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榜单。

  从2011年起,国台酒业历经六次迭代,逐步从传统手工操作进阶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部分智能化,数字化,直至基本构建智能酿造的系统集成体系。历经多次蜕变,其智能酿造也从1.0时代进阶到6.0时代。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台智能化探索,也是对传统大曲酱香酒工艺从“惑”到“解惑”的过程。而随着“解惑”的深入推进,酱酒的科学支撑会更有力,酱酒的科学世界也会越变越大。

  国台这条智能酿造新路,慢慢的变成了国台差异化系统竞争力的根基、打造中国新名酒的品牌底色,并为酱酒智能酿造规模化建设夯实基础。

  当前,白酒酿造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演进。国台在率先开展智能化酿造尝试,在酱酒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其十年探索也具有了重要的“试点”意义,将为贵州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产区进化提供“国台”经验。

  2021年,当国台宣布实现百亿目标时,令行业为之一震。这标志着,国台成为继茅台之后,茅台镇第二家百亿级酒企,同时也是贵州省第三个破百亿的白酒企业。

  在外界眼中,近年国台的发展仿佛开了挂,也有人对国台的迅猛增长提出了质疑。但从其发展节奏来看,实则是地基打得牢。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飞轮效应:经营企业,就像推动一个巨轮,刚开始转得很慢,但只要你坚持,它就会越转越快。到最后甚至不需要你用力,它自己就能转。

  第一个八年,国台在市场上按兵不动,潜心酿造一瓶好酒,夯实生产体系;第二个八年,国台着手构建发展体系,从文化体系、品牌体系、营销体系、创新体系全方面提升国台的管理上的水准;第三个八年,国台进一步深化改革,最终为其积累了巨大的势能,转动了自己的飞轮,而且越转越快。

  在行业周期性震荡过程中,国台总能踩着最佳的鼓点翩然起舞,更彰显出国台的企业哲学、发展方法论的独到之处。这种特质体现在多个角度,能够正常的看到,国台有着极具个性的发展特质,而不是简单的复刻传统酿造。

  国台的强烈的使命感。即“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由此奠定企业的价值观。

  作为中国医药产业改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闫希军对生命质量十分重视,这种理念也同步到了国台酒产品质量上来。25年来,国台始终用制药的理念、技术和标准,打造一瓶正宗的大曲酱香酒。

  国台的“创新”特质。天士力用创制现代中药的理念培育国台,为国台注入了守正创新的优秀基因,奠定了国台的“创新”特质。

  闫希军将制药产业中科技力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强化到了企业的生产线。国台在天士力的强赋能下,用科学手段探索酱酒生产未知领域,用数字化解密传统酿造技艺,打开过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破解传统酿造技艺之谜。

  国台的发展方法论。基于对酱酒产业规律的深刻洞察,国台总结把握了高水平发展的六对关系,形成了国台的发展方法论。

  早在2021年贵州白酒企业圆桌会议上,闫希军就提出了“六对关系”的行业思考,即:客观和主观的关系、实力和耐力的关系、善待冷和拥抱热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厂商和消费的人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尤为关键的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研判,国台较早便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势能。

  多年来,众多产业资本进入酒业、进入酱酒,舍得真金白银地投入,但像闫希军这样,对酒文化深思考,为白酒产业布局铸造一个精神与文化内核的奠基者可谓罕见。而通过这一些文化上的传承和创新,国台品牌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品牌也慢慢变得丰满。

  今天,当我们思考酱酒的发展的新趋势,经常习惯于预测未来两年、五年的变化。但当我们拉长时间来看,这种局限性的思考显然缺乏战略的眼光。

  通过国台这扇窗、这段历史,我们或许会对酱酒的周期,乃至酒业的周期有新的体会。与其说国台成功穿越了行业周期,毋宁说其从一开始跳出了周期思维,也无惧“周期之痛”。

  从时间线来看,国台初入酱酒时,整个形势都很严峻,既有着行业的不确定性,酱酒品类尚处在“低处”。在此后的25年里,无论行业逆顺,国台始终是酱酒品类笃定投资者,战略定力十足。与大多数“后进资本”相比,国台的酒业布局横跨了20多年,也经历了多轮完整的调整期。

  正是企业的长远规划和顶层布局,以及对行业周期的切身体会,国台在发展平衡中,不断奠定企业哲学,提炼发展方法论,进而构建生态系统,让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定见,更坚定的定力。

  从国台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一种“沉稳”的特质,这是一种极其浑厚的力量,在茅台身上,在名酒身上,在国内外知名酒企身上,我们都感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