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酒文化自有它深沉的根由,故事里既有高深典雅的雅乐,也有通俗易懂的豪壮。从《诗经》的“十月获稻,为此春酒”,汉代的“论道饮燕,流川浮觞”,到陶渊明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李白的“与尔同消万古愁”,苏轼的“明月何时有”,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却也让我们感受到酒中的各样味道,照射人生的喜怒哀乐。
新年到元宵节,在融融相聚间,难免有助兴的酒,有怡情的酒,而满意忘记时,难免有过量喝酒的危险。酒精不单对肝胃形成直接的担负和危害,且为世界卫生组织归为一类致癌物,所以不行为其盲目点缀,误导世人。
古人喜喝酒,也有对应醒酒的法子,《红楼梦》里史湘云醉卧花丛,然后饮浓茶、喝酸汤、含醒酒石,算是民间的招数。在中医药文献中,不乏解酒的记载,如《滇南本草》言枳椇子:“治全部左瘫右痪,风湿麻痹,能解酒毒……”,《本草重新》言高良姜:“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日华子本草》言肉豆蔻:“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而更为闻名的是《兰室秘藏》记载的“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的首要组成是葛花、木香、砂仁、茯苓、猪苓、人参、白术、白豆蔻、青皮、陈皮、神曲、干姜、泽泻。其间葛花是解酒的专药,现代医学研讨提示葛根、葛花、葛谷均有护肝醒酒的成效,可改进酒精引起的头晕宿醉等反响,亦可促进机体分化乙醇。葛花解酲汤的其他组成也各显神通:神曲可解酒消食;砂仁、白蔻醒脾和中,开胃消食;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木香、青皮理气化滞;干姜温中和胃;人参、白术健脾燥湿;陈皮辛苦温,谐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
葛花是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花,虽未列入卫健委引荐的药食同源目录,但它的亲哥哥葛根却是根正苗红的药食同源成员,《本草纲目》以为葛根能够“止渴,排毒,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现代中药研讨提示葛根首要有异黄酮类(包含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素等)、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和葛根苷类、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淀粉、氨基酸及纤维素等,具有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异常、扩张血管、抗缺氧、抗氧化损害、改进血脂和血糖功用、解热、解酒、抑菌、益智、抗肿瘤及雌激素样效果。葛根和葛花可谓上阵父子兵,解酒亲兄妹。
在节日豪饮之余,若需煎药醒酒或许有所不方便,笔者主张可用以下葛花茶饮略以代替:
葛花5g,砂仁5g,陈皮5g,甘草3g,人参5g。以沸水泡制,温热时服用,微汗为宜。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用于酒后晕厥吐逆,胸膈痞闷,饮食削减,心神烦乱,小便晦气或泄泻。
葛根20g,葛花10g,枳椇子15g。上三味水煎,取汁500-800ml,可存放于保温杯中,当令运用。功用宣布散邪,清热利湿,生津止渴。用于酒毒冲逆,酒后头痛头晕,烦渴、厌恶吐逆、小便短涩等症。也用于喝酒过多或不善喝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的医治。
葛花10g,砂仁5g。以沸水编造后,水温时参加少数蜂蜜。功用醒脾解酒。用于酒后厌恶、口渴、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
传统中医学对喝酒过伤是这样描绘的: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缺乏,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耗费折人龟龄;否则,则虚损之病成矣。所以,诸位即便是在佳节之际,喝酒特别必需要分外留意适量,若见别人有显着酒精中毒如昏倒、心律异常、消化道出血、皮肤湿冷、口唇紫绀等相关表现时,必须及时就医,防止延误机遇。
葛花、葛根虽是解酒良药,却是不行恃之无恐,更需防止酒驾醉驾。恰如《本草纲目》所言: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畅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