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食品、饮料 酒类
企业资讯

青山绿水出好酒

更新时间: 2024-07-14 来源:企业资讯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家姑娘在向游客展示古法酿酒技艺。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除令人为之迷醉的各式各样的酒类,有关酒的诗词歌赋自古以来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因为饮名和诗名闻名于世的诗人,也是举不胜举。

  热岛海南,因为地理、气候、物产与内地多有不同,酒的种类也不一样,就地取材的特点最是突出,酒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很鲜明。本期海南周刊,既梳理海南酿酒的历史和文化,也关注现代人对新酒类的探索和尝试。

  水在河里流,酒在风中香。醇香的酒气,陶醉了海南人,也陶醉了远道而来的外乡人。

  海南物产丰富,青山绿水的自然条件,更利于出好酒。目前,在海南,不光有山兰酒、地瓜酒等农家风味的粮食酒,还有以海南热带水果为原料的荔枝酒、菠萝酒、莲雾酒等风味繁多的水果酒……

  酿酒师们有的坚持原始的古法酿酒工艺,保持原始记忆中的老味道,有的则采用新型酿酒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酿酒设备,在产量上远超于了古法酿酒。

  神秘的白沙,孕育着最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从白沙溪深处蜿蜒而下的山泉水,格外清澈甘甜。这些山泉水,不单单是白沙绿茶的催化剂,更是制作黎家山兰酒,又称之为“公式”(发音为biang)的重要原料。

  “酒香不怕巷子深”。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邦溪村委会南牙村黎族青年朱晓保,两年前从广州回乡创业,土法酿造山兰酒。8月25日上午,海南日报记者按图索骥地找到“黎家传奇”的诞生地,还未踏进朱晓保的酒窖,便闻到阵阵令人陶醉的芬芳酒香。

  “这坛酒是我阿婆留下来的,我把它命名为 ‘酒源’,多少钱都不卖,因为它是我做好 ‘黎家传奇’的源泉”。现年39岁的朱晓保在自家的酒窖里,指着一个看起来年份久远的酒坛和记者说,自己的酿造手艺是从阿婆那里学来的,阿婆是村里有名的酿酒巧手。

  为了酿好山兰酒,朱晓保在原料采购上下了大功夫。优质山兰稻产量有限,每年山兰稻种植的季节,朱晓保便到山兰稻的主要种植地区青松乡提前订购。为了能保证最原始醇香的口感,他的酒采用土法酿造,连煮酒的过程都是用捡来的木柴烧火。

  机械酿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酿,而古法酿酒是一年一酿。朱晓保和老祖宗一样遵循万物生长的规律。不到时间不酿酒,不到时间不开缸。酿酒时,朱晓保只看蒸馏水流出多寡快慢就知道酒的浓度。从他酒坊里酿出的新酒还一定要经过一年地窖窖藏,两年后才可以出缸。

  “虽然自家酿造的山兰酒色味俱佳,但不足的是产量有限。” 朱晓保和记者说,纯正山兰酒的原料成本比较高,在海南市场上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之却步,目前大部分的“黎家传奇”山兰酒都销往北上广深的高端消费市场。

  “来,尝尝这头道酒怎样?”说话间,朱晓保的妻子阿珍递过来一盅山兰酒,酒香扑鼻、味道醇厚,酒香之后是一股淡淡的甜。阿珍和记者说,山兰酒度数不高,除了清醇可口、味美甘甜以外,还有补气养颜和滋阴补阳的功效,黎家妇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补养身,去湿防病。

  酒香固然令人迷恋,但用黎族传统的饮酒方式喝山兰酒才是令人难忘的。黎族人饮酒不用酒杯,酿好的酒储藏在陶坛中,饮时“以竹筒吸之”。饮酒时,“席间置公式一埕,插小竹管两支”,两旁宾客轮流吸饮,颇有兰亭“曲水流觞”异曲同工之韵致。难怪古人用“竹竿一吸胜壶觞”来感叹这种情趣。

  海南地处热带,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四季无霜,可终年种植地瓜。加上地瓜抗逆性强,适合各种条件生长,所以海南人一年四季能常饮地瓜酒。地瓜酒也因之被奉为海南的“茅台”。

  今年59岁的班日宦酿造地瓜酒整整30年了。他是将海南传统地瓜酒较早进行规范化生产的人。

  1980年,21岁的广西小伙班日宦当兵来到海南,在三亚驻扎期间,多次品尝到海南的地瓜酒,对他来说,喝地瓜酒感觉就是一个“爽”字。

  后来,班日宦转业到昌江黎族自治县工作。在一次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村地瓜酒抽检中,他得知大部分自酿地瓜酒都存在细菌超标,由此生出想法,创办地瓜酒加工厂,对地瓜酒进行规范化生产。

  班日宦介绍,酿制地瓜酒首先要选优质的地瓜。不能选有虫害的地瓜,否则酿出的酒口感不醇。还要掌控好酿酒的温度,温度把控不好会影响酒的味道、度数、口感,甚至会发酸、生涩。

  班日宦介绍,他们收购的地瓜一斤1.2元,酿成酒售价也只有七八元一斤。多年来,他坚持酿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海南地瓜酒。但如今,慢慢的变多农民放弃地瓜这一低经济作物的种植,地瓜产量越来越低,地瓜酒的生存也面临挑战。

  在海南酿酒史上,果酒占据了主体地位,海南热带水果种类非常之多,为风味多样的果酒酿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国内旅游市场的推动,海南热作两院的专家们开始致力于对海南果酒的研发,也曾与企业合作,尝试果酒的机械化生产。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从发曾在海南热作两院工作多年,从事果酒研发近30载,亲眼见证了近代海南果酒的发展历程。

  李从发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作两院的专家们便开始研究用柑橘、橙子、咖啡的果肉来酿制果酒,还曾与企业合作在澄迈设立咖啡酒厂。但当时恰逢西方葡萄酒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受葡萄酒市场的挤压,海南果酒系列难以打开市场,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市场受阻,但老专家们依然对海南果酒未来的发展前途饱含期望,从未放弃对海南果酒的研发。后来,李从发从老专家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先后又研发出腰果梨酒、菠萝酒、火龙果酒、莲雾酒、荔枝酒、芒果酒等品类。

  李从发研发的腰果梨酒曾引起果酒市场的广泛关注。他在研究中发现,腰果梨酒富含大量维生素c,对口腔溃疡、感冒均有很好的防治功效。但在2008年遭遇寒潮后,海南的腰果树大部分冻死,原料不足导致腰果梨酒无奈退出市场。

  “海南热带水果种类非常之多,且大部分皆可入酒,我省应该在热带水果酒的研发和宣传上加大力度。”李从发表示,目前省内对果酒的研发还停留在改善风味的初级阶段,而对果酒保健功能的发掘,却因为和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尚未完全开展起来。